120G和128G/240G和256G/480G和512G固态的区别
经营范围:电脑组装,电脑维修,智能家居设备,苹果电脑系统安装,苹果手机刷机,监控安装,媒体编辑,数据恢复,复印打印,网站制作等 |
我们发现市场上售卖的固态硬盘,同级别的有很多不同容量的区别,到底选购哪种容量的才适合我们?到底购买哪种更耐用呢?不喜欢长篇大论的,看红字部分即可
例如:固态硬盘120GB和128GB最明显的区别在8GB容量,由于闪存比较容易坏,部分固态硬盘需要预留一部分冗余预留空间以提高长期性能。所以容量区别并不能完全决定这两类固态硬盘的优劣,需具体根据硬盘的读写速率、闪存芯片、主控等判断。
冗余有什么用?两方面用途:
其一是“候补”,当SSD的寿命进入末期,闪存单元已经存不住电量的时候,主控会将这个“块”标记为坏块,将这个块的数据写入冗余块中(出错的数据就用ECC校正后写入),SATA固态硬盘的S.M.A.R.T.的05项就是这个过程的计数(但是我有一块盘连05这项都没有,差评!)。直到冗余块用完,这个盘就算寿终正寝(写废了,一般用户做不到这一点)。
其二是为了当作静态SLC缓存。SLC缓存就是将MLC/TLC/QLC/PLC……的一部分存储空间模拟成SLC来进行写入(也就是存储单元只有2种电量状态),由此获得更快的写入速度。而SLC缓存(SLC Cache)分为动态和静态,动态就是可以将全盘中有效的区域模拟成SLC写入,这样的话SLC缓存可以做到很大(最夸张的就是“全盘SLCCache”,虽然会严重影响超大量持续写入的性能和寿命,但是可以将TLC SSD的三分之一都当作缓存来用,杂牌SSD最爱),动态SLC缓存是大多数TLC盘所使用的,缺点是写入放大会很大(也就会影响寿命)。而静态SLC缓存则是用冗余来充当的,将冗余部分以SLC的形式存在,写入数据时就先往冗余的SLC部分写入,写满了再往MLC、TLC……中写,这样的策略下SLC缓存的量不会很大,但是写入放大就低很多。我有一块创见220S(SM2256+美光2D TLC方案)可能就是这个策略,写入放大惊人地低(而且这个盘能看到对NAND写入量,在现在的SSD中很少见)。
写入放大又是什么呢?写入放大就是主机写入量超过对NAND写入量的现象,原因之一是闪存只能把整块擦除之后才能写入,这就会导致一些本来事不关己的老数据要被转移后再重新和新数据一起写入(有点像叠瓦式机械硬盘写入数据的情况,SMR叠瓦盘是大坑千万别买!),这一过程就会造成对NAND的更多写入。原因之二就是动态SLC缓存,SLC缓存本来就是将数据先临时写成SLC,还是要重写到MLC、TLC……中,这部分就是写入放大的来源。原因之三就是上文中所说的给冷数据搬家。
所以综上所述,厂家预留的冗余空间是为了帮助我们来延长固态硬盘使用寿命和加快读写速度的!
至此你应该知道选用哪种容量的硬盘了吧。